王廷江:為了黨旗更鮮艷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王廷江:男,1951年10月生,中共黨員,臨沂市羅莊區人,現為沈泉莊黨委書記、華盛江泉集團董事長。20多年來,王廷江同志先后搞過個體運輸、個體企業,擔任過村主任,村黨支部書記、村黨委書記。他領導的沈泉莊,現已成為全國明星村莊、全國文明村莊;他領導的村集體企業——華盛江泉集團,現已成為“全國大一檔企業”、“全國500強企業”。近年來,王廷江領導的村莊和企業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加快自主創新,發展循環經濟,注重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不斷推進規范化管理。園區經濟建設加速增長,企業技術創新國內領先,品牌建設逐步做大,生態建設不斷推進,社區建設逐步完善。2007—2008年,王廷江董事長被中國口碑中心評為“中國十大杰出村官”,沈泉莊社區先后榮獲“臨沂市新農村建設百強示范村”、“市級綠化社區”和“中國農村影響力排行榜(300佳)第12位”榮譽稱號。

王廷江:為了黨旗更鮮艷
改革開放使我率先走上致富路,富了要報黨恩;俺當沈泉莊的家,就要讓老百姓打心眼里說共產黨好。
——王廷江(代題記)
改革開放使我率先走上致富路,富了要報黨恩;俺當沈泉莊的家,就要讓老百姓打心眼里說共產黨好。
——王廷江(代題記)
昔日的沈泉莊,村民吃的是瓜干煎餅,住的是土打墻的茅草屋。老輩沒有文化,若干年來,沈泉莊是羅莊最窮的村莊之一。如今,沈泉莊早已實現了農村城市化、居住樓房化、生活電氣化、農民工人化、企業現代化,成為整個沂蒙山區乃至山東省的“超級大村”,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沈泉莊村委也先后榮獲“全國模范村民委員會”、“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二十年的時間,沈泉莊從貧窮走上富裕,大踏步邁上小康之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世人震驚!在沈泉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靠黨中央,下靠王廷江”。這無疑是老百姓對王廷江發自肺腑的最高獎賞。王廷江也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巨大關懷及關注,先后受到胡錦濤、江澤民、朱镕基、溫家寶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王廷江何許人也?
拉車辦廠致富路上
王廷江,因小時家窮,沒有上過學,14歲到生產隊干活,18歲成了一名車夫。拉車是為了掙更多的公分。牛力出盡,汗水流干,風餐露宿,苦熬苦作。車輪的轍印清晰地烙下了他前半生的足跡,肩上的疤痕嵌下了他生活的艱辛。十年的拉車,他除交足了買公分的錢外,還第一次攢了一千元錢。1980年,王廷江用這一千元錢當本,與人合伙承包了村里的一個小代銷店,把鎮辦企業生產的陶瓷拉到臨沂城,再從城里拉回小百貨。一日三趟,日行120多華里。王廷江拉著地排車,由山間小路走上了通衢大道。他膽子越來越大,推銷陶瓷的地盤也越來越廣。近至臨鄉毗縣,遠到蘇豫皖,或去送貨,或擺地攤。拼死拼活干了兩年,他終于成了萬元戶。1987年2月,王廷江拿出壓箱底的30萬元老本,又貸款60萬元,開始興建自己的瓷廠。當王廷江站在全廠200職工面前,向窯口投下第一縷火種時,沈泉莊人開始了第一次辦廠的歷史。1987年11月,王廷江被市里評為農民企業家,辦廠的勁頭更大了,當月他又投入240萬元,搞了個二期工程。到1989年,王廷江的白瓷廠已擁有固定資產420萬元,流動資金180萬元,并還清了所有貸款,形成年產日用瓷千萬件的生產能力,每天盈利近萬元,成了沂蒙山區遠近聞名的百萬富翁。
無私奉獻足跡閃光
王廷江個人富了,但沈泉莊人大多數還很窮。王廷江想:人不能只為錢活著,群眾不富,我個人就是富得流“油”,又有什么意思?他萌生了想把廠子獻給集體的想法。有人說他太傻,有人不理解,面對別人的疑問,他說:“我一不圖名,二不圖利,圖的是讓全村都富起來,讓群眾都說共產黨好!”1989年9月29日,王廷江將420萬元固定資產的廠子和180萬元的流動資金無償獻給村集體,村民激動萬分,人們感激他、夸獎他。王廷江站在黨旗下莊嚴宣誓:隨時準備為人民的利益獻出自己的一切。1990年1月,王廷江被推舉為村委會主任,當上村干部,王廷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黨的人了,最要緊的是帶領群眾盡快致富,讓老百姓都說共產黨好。在村委會主任的就職會上,王廷江向鄉親們發誓:1990年,沈泉莊產值要拿下4000萬元;1991年再打個滾兒,到1992年產值要達到1個億,爭當江北陶瓷第一村。三年下來,要變全鎮倒數第二為正數第一,全村要實現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化、耕作良種化、住房樓房化,到時完不成任務,自動辭職。說干就干。大年初六,沈泉莊同時上馬了瓷釉廠、氧化鋅廠、第二白瓷廠三個項目,總投資1250萬元。王廷江抓住戰機,用最快的速度,110天的時間,拿下這三個項目。緊接著一鼓作氣又上了釉面磚廠和紙箱廠,到年底也正式拿出了產品。當年即創產值4300萬元,利潤485萬元。到1992年底,王廷江的三年規劃全部實現和落實:沈泉莊圍繞陶瓷辦起了10個工廠,實現工業產值1.6億元,利稅175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4500元。村里還建起了農場,買了45臺農機具、20臺自動噴灌機,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田水利化、耕作良種化,300座別墅式樓房拔地而起,村民住房基本實現樓房化。
1992年7月28日,王廷江受到江澤民總書記親切接見。
到1995年底,沈泉莊共發展集體企業和合資企業20個,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機械制造、化工原料四大生產系列,擁有固定資產4.2億元,完成產值4.9億元,實現利稅45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6000元,80%的戶住上了樓房。六年時間,產值和利稅增長了521倍和434倍,村集體企業先后榮獲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最大經營規模鄉鎮企業、全國最高利稅總額鄉鎮企業和全國建材行業最大規模鄉鎮企業等桂冠。這一切得益于王廷江強烈的市場意識、成本意識和他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
超常發展如日中天
1996年8月,王廷江作為新時期農村基層干部的榜樣,在北京中央警衛禮堂舉行了事跡報告會,被譽為“新時期農村艱苦創業的帶頭人”。1999年1月,胡錦濤同志到沈泉莊視察,他對沈泉莊取得的成績很高興,并對王廷江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特別是一名基層優秀黨員干部,一定要在成績面前戒驕戒躁,再接再厲。要靠技術、靠管理生產出有競爭力、高科技的產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才能贏得市場。胡錦濤同志的一番話,讓王廷江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克服小打小鬧的小農意識,才能干大干強,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就在這一年,王廷江引進木制品加工生產線,新上了膠合板項目,生產普通膠合板和高檔裝飾貼面板。2001年4月26日,同意大利唯高公司合資興建了“臨沂江唯建筑陶瓷有限公司”,總投資5億元,新上12條高檔墻地磚生產線,生產設備、技術、配方全部從國外引進,并聘請國外技術專家駐廠指導。實現了“人有我優,人優我高”的發展格局,成為全國瓷磚生產企業的“單打冠軍”,“天地”牌瓷磚成為全國知名品牌之一,出口率達到40%以上。為全方位發展經濟,1999年11月,投資4500萬元建成了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的三星涉外賓館江泉大酒店,并投資4000萬元,按照歐洲建筑風格,建成了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羅莊歐洲商業街。2002年,投資5億元,興建高33層的華盛江泉大廈,建成后將成為集辦公、科研、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沂蒙第一高樓”和羅莊區標志性建筑。2002年8月,沈泉莊村辦企業被國家工商總局核準為免冠行政區劃的國家級集團——華盛江泉集團。此時的華盛江泉集團已擁有加工企業28家、員工2萬人、固定資產30億元,年生產建筑陶瓷3500萬平方米、日用陶瓷2.2億件、加工銷售木材100萬立方米和進出口貿易1.5億美元的能力,形成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國際貿易、木業、房地產開發等支柱產業,江泉實業等兩支股票先后上市,并先后在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27個國家設立了辦事處和銷售公司,成為國家大型企業集團。當年實現銷售收入26.9億元,實現利稅2.52億元,跨入了全國500強企業之列。
長遠奮進生態循環
企業規模不斷壯大,電成了制約集團發展的瓶頸。2002年1月,王廷江投資10億元開工興建華盛熱電廠,年發電量32億千瓦時,供氣量250萬噸。于2003年12月底投產發電,年產灰渣48萬噸,全部綜合利用生產高強度地磚,年增加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2.6億元,不僅滿足了企業自身用電需要,還為羅莊區內企事業單位、居民提供了集中供熱,并代替了100多臺燃煤小鍋爐。隨著熱電廠上馬,如何把能源轉化為新的產業優勢,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經過詳細的市場分析,王廷江決定依托發電,實施能源平衡、綜合利用、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拉長完善產業鏈條。2002年11月,電解鋁廠開始施工建設,同時與香港拜臣公司合資成立江泰鋁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990萬美元,總投資15億元,下設電解鋁廠、碳素廠和鋁型材廠。一期項目于2003年投產運營,年產值達25億元。
2003年,王廷江緊跟時代潮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托華盛江泉集團總投資20多億元的江泉工業園開工,項目有鋼鐵、焦化、精細化工、大豆深加工、建材水泥等。目前這些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從而形成了煤-電-鋁、煤-電-鐵、煤-焦-氣、電-熱-木和煤-氣-建材等五條高附加值新生產業鏈條,不僅成為江泉工業園區的主打產業,也為沈泉莊村實現更大規模的發展和更快速度的跨越,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打造循環經濟,王廷江于2002年投資4200萬元興建了大型沼氣池和污水處理工程,將污水治理及可再生能源有機結合的生態工程,采用國際先進水平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技術,通過厭氧、耗氧、消毒、污泥濃縮、有機肥生產等工序對養殖場、肉聯廠、軟骨素廠、火腿腸加工廠4個企業排放的污水進行綜合治理,日產沼氣2500到2800立方米,日處理污水2萬方,徹底解決了污染問題,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開創了全國同類企業根治污染的先河,沼氣池及污水處理工程成為國家級示范樣板工程,被農業部評為能源、環境示范工程。
為確??沙掷m生態發展,王廷江對新上企業全部采用新型環保技術,使煙塵、懸浮物等有害、有毒物質得到有效處理,不給地方和居民造成任何污染,特別是2003年投資新上的鋼鐵、焦化等幾個項目,都是采用國內先進技術,都成為無污染、環保型、花園式的企業。
一村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春滿園。在迅速膨脹壯大自身經濟實力的同時,王廷江對公益事業投入了極大熱忱和積極性。19年來,他用于修路架橋、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救助海嘯災區、非典捐助、慈心一日捐、對口幫扶等公益事業的資金,累計達5890萬元,年均350萬元。
展望十三五,王廷江豪情滿懷,他不負眾望,對自己提出更高的奮斗目標,他將帶領群眾進一步落實十九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努力創造和諧社區、和諧企業,進一步發展公益事業、光彩事業,為振興當地經濟,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再立新功。 (牧自)
后臺-系統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wanyuan-group.com/ymr/dangdairenwu/2019-10-12/813.html